欢迎访问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有限公司 官网
业务咨询电话

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成上线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向社会公示了达到“三同”要求的1150家出口企业及其产品,全年帮助企业新增国内销售额55.6亿元。“三同”产品已经走入百姓餐桌,日益成为消费者广泛认知和信赖的品牌。

突显认证认可作用

除了积极推进“三同”工作,国家认监委以贯彻实施中央重大部署为抓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显认证认可职能作用,提升服务大局工作成效。

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整合工作有效推进。“整合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是中央深改办部署的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按照中央、质检总局的部署,国家认监委年初迅速启动整合工作,提出以“统一实施、继承并行、循序渐进、合作开放”为原则,加快整合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评价制度,推动建立统一针对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并兼顾消费友好等综合指标的“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合格评定)体系。

服务“一带一路”、自贸区开放战略再添新成果。国家认监委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破除技术贸易壁垒,促使美国联邦通信管理委员会(FCC)延迟实施针对无线通讯设备新的授权规则及测试实验室规则,避免了我国数百亿美元通讯信息设备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与新西兰、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签署了清真认证、产品检测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双边互认安排,推动了对外经济贸易;实施出口食品企业“逐一帮扶”行动计划,出口食品贸易额逆势增长4.6%;首次实现我国生鸡肉产品出口蒙古国、伊拉克、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助力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出台新举措。针对电商发展存在的源头质量控制困难、诚信缺失等瓶颈问题,国家认监委加大认证认可“云桥”开放、电商认证等工作力度,认证认可“云桥”与阿里、京东、1号店等主要电商平台和上海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信息平台实现对接,覆盖电商业务总量90%以上的B2C业务。在核心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完善检验检测认证体系,新建机器人、太阳能光伏、北斗导航、轨道交通等36个国家质检中心,创建10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积极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类别,1700余家从业机构列入高企认定名单;建立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57个,获证面积达200万公顷,有机产品年销售额已达360亿元,有效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国家认监委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激活发展动能。认证机构审批时限从72日减少为35日,减少51%;出口食品企业备案时间减少65.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要求由64条84款缩减到50条40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CCC认证单元数量压缩约20%,认证机构数量从改革之初的172家增至301家,增加74%,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同比由24847家增长到31122家,增长25%。新增机构大多进入知识产权管理、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改革步伐。2016年,国家认监委上报“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项目整合取消方案,将减少对3500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重复管理;建立“认证通用要求+细化产品目录描述”管理模式,促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向国际通行的标志制度转化;推进食品农产品注册认证模式改革,创新跨境监管通报、协查、互信的国际合作机制,通过“互联网+”注册认证方式,落实境外企业主体责任、境外官方监管责任,强化源头管控。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研究建立CCC免办协同监管机制,实现了CCC免办产品“一地审批,全国使用”;探索与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联动,首次联合环保部开展机动车环检、安检机构专项检查,规范3450家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督管理;探索引入“互联网+监督检查”等模式,形成电商平台事前管控、监管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机制。

《中国质量报》

QQ

业务QQ:414213030

业务QQ:651440605

电话

认证业务:

扫码

敬请关注 长城订阅号

顶部